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卡尼誠徵全台經銷商,歡迎實體與網路店家與我們聯絡

卡尼官網進行功能更新,原有帳戶登入後請填寫手機號碼,未來可使用手機號碼登入

卡尼誠徵全台經銷商,歡迎實體與網路店家與我們聯絡

卡尼官網進行功能更新,原有帳戶登入後請填寫手機號碼,未來可使用手機號碼登入

卡尼誠徵全台經銷商,歡迎實體與網路店家與我們聯絡

【獸醫師專欄】保護自己與毛孩:狂犬病疫苗的重要性


 


狂犬病是一種分布全球的人畜共通傳染病,流行區域多集中亞洲與非洲;它之所以可怕,是因為一旦發病(開始有臨床症狀)之後,致死率幾乎達 100%,至今全球每年仍有約 5~6 萬人死於狂犬病。




只有少數國家不是狂犬病疫區

然而,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是狂犬病「非」疫區 【註1】,包括日本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亞、紐西蘭、愛沙尼亞、冰島、挪威(Svalbard 群島除外)、瑞典、英國、美國夏威夷州及關島;台灣則是在 2013 年 7 月發現感染狂犬病的鼬獾後,再次被列為「狂犬病疫區」。


所以,對家長或毛孩們而言,了解如何預防或遠離狂犬病風險,萬一被抓、咬傷後又該怎麼處理,都是很重要的基本觀念!


【註1】

依據 2021 年 7 月 13 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農授防字 第 1101482151 號公告更新




宿主與傳染途徑

並非只有狗狗才會得到狂犬病,而是幾乎所有哺乳類動物都可能被感染。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是野生動物(包括蝙蝠、鼬獾、白鼻心、野鼠、錢鼠等),通常是經由唾液傳染,當被感染的動物咬傷人或寵物時,會讓含有病毒的唾液、體液或分泌物進入傷口,造成被咬者感染。由於唾液中含有病毒,加上動物會舔腳腳,所以遭感染動物抓傷也有感染風險。


研究報告曾發現,經感染者的器官移植(如角膜捐贈)或吸入含病毒的氣溶膠微粒(Aerosol)也可能傳染,但相對少見。




臨床症狀與診斷

狂犬病病毒進入傷口或黏膜後,會在肌肉組織增殖,並沿周邊神經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,最終感染部位在腦部,造成急性腦脊髓炎;而後下行擴散到唾腺、角膜等部位排毒。


特別是狂犬病有潛伏期,由於病毒在體內是透過神經傳導路徑而蔓延到腦部,所以通常傷口離頭腦部越近、潛伏期越短;潛伏期可能短則幾天、幾個月、甚至長則幾年。時間長短則視病毒株別不同、病毒量多寡、傷口大小、傷口離腦的距離而異。


臨床症狀包含以下三個階段:


  • 前驅期

例如發燒、虛弱倦怠、噁心或嘔吐、傷口疼痛或感覺異常;而動物也可能行為改變、不安。


  • 興奮期

普遍認為一旦有神經症狀發生,便幾乎無法存活;神經症狀例如焦慮不安、精神錯亂、過動或有異常行為,也可能因為輕微刺激就狂躁,甚至抽搐、癲癇發作;也可能誘發喉部肌肉痙攣、吞嚥困難,而被稱為恐水症(Hydrophobia)。


這時候的動物也是最危險階段,因為神經質(無目的吼叫和咬、無故、主動攻擊)、狂暴,或行為具攻擊性而將病毒傳播出去。犬貓症狀類似,但貓咪的反應比狗狗更加狂躁。


  • 麻痺期

有些個體的興奮期較短或無,而直接進入麻痺期,會抑鬱、喉頭麻痺、無法吞嚥而流口水,最後麻痺擴及全身、昏迷而死亡。




我家毛孩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嗎?

最有效預防狂犬病的方法,不外乎是替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、不棄養寵物、流浪動物控管,並且不飼養野生動物。


其中,預防接種、避免傳染病的觀念,早已深植人心,毛孩家長們都多少有所認知。但若被問到「會帶貓咪打狂犬病疫苗嗎?」家長們卻可能有疑慮,原因在於貓奴聞之色變的「貓注射部位腫瘤」(Feline Injection-Site Sarcomas, FISS)。


研究發現,含佐劑疫苗(如狂犬病、貓白血病疫苗)可能在施打部位誘發貓咪的纖維肉瘤,因此影響了疫苗接受度。而狗狗並沒有這種疑慮,似乎與貓咪體質、基因、免疫機制有關。


倘若需要施打疫苗,有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:



  • 有出門的毛孩更需要施打


對於半戶外飼養型態、愛出門閒晃交際的貓咪,暴露風險比純室內貓來得高,建議仍應打晶片與狂犬病疫苗防護。萬一貓咪走失,或不幸發生意外情況,還有機會掃到晶片以聯絡家長。



  • 選擇無佐劑疫苗


可降低局部慢性發炎反應和癌化的可能,降低腫瘤發生率。



  • 注意施打部位


避免注射於貓咪後頸、肩胛處、背部或四肢近端部位(如上臂、大腿),若這些部位有腫瘤,大範圍切除病灶,恐怕嚴重影響貓咪的生活能力。


建議可選擇施打在四肢遠端的外側皮下,以免不幸出現惡性腫瘤而需手術時,四肢遠端較有足夠的切除範圍,遠離軀幹及頭部而保命。


也有醫師選擇注射在皮膚較鬆的腹外側,較有足夠切除邊際與張力。另外研究認為,打在尾巴遠端也可達到相近的疫苗免疫效果,同時可觀察注射部位是否有腫塊、腫脹等不良反應,若真有腫瘤需切除,相對不影響貓咪的生活品質。







人類要施打狂犬病疫苗嗎?

目前台灣一般民眾不需要特別打狂犬病疫苗,除非本身工作具高暴露風險,例如臨床獸醫師、動物園/野生動物保育、動物防疫或捕捉等第一線執行人員,才建議預先接種疫苗,產生足夠保護力。【註2】


另外,要是想詢問人類用的狂犬病疫苗,要去當地「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」,不能直接到動物醫院施打喔!


【註2】

這種暴露前預防性接種,共打 3 劑,分別在第 0、7、21 或 28 天注射。




其他預防措施

  • 遵守輸出入檢疫

想從國外輸入犬貓或帶毛孩回國,務必遵守「犬貓輸入之檢疫條件」規定,確實施打晶片及狂犬病疫苗、申報檢疫,並依不同國家疫情狀態,配合抽血、檢測抗體力價及隔離檢疫。同時不購買、不飼養來路不明動物。


  • 遠離野生動物

如果前往野外、山區或狂犬病疫區國家,不要接觸當地野生動物,也別讓毛孩靠近野生動物!



被動物抓咬受傷時的緊急處理

遭疑似狂犬病動物抓傷或咬傷,千萬記得:


  • 清潔傷口

馬上以肥皂和大量流動清水,徹底沖洗傷口至少 15 分鐘,再用優碘或 70% 酒精消毒。


  • 迅速送醫治療

就醫處理傷口,請醫師評估是否打破傷風、抗生素或其他預防措施。由醫師視攻擊動物情形、被咬傷口類型及位置、當地狂犬病疫情盛行率,決定是否要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,或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免疫球蛋白,來中和病毒。【註3】

【註3】
若暴露後才施打,共打 4 劑(例如:分別在咬傷後、第 3、7、14 天 注射,或視不同情況調整方式),必要時另外打 1 劑狂犬病免疫球蛋白。


  • 通報防疫機關

狂犬病是法定傳染病,若經醫師確診或發生不良反應時,必須通報主管機關。

平時發現舉止怪異、疑似感染症狀、死亡的野生動物,須保持警覺,並協助通報當地動物防疫機關處理。同時記住動物特徵和行蹤,但不建議冒險捕捉,以免被咬傷。



預防、及時處置,缺一不可!

最後,萬一不慎被可疑動物咬傷時,不代表一定會危及生命,先別恐慌!只有當人或毛孩在沒打狂犬病疫苗的情況下,被具有狂犬病傳染力的動物咬傷,且咬傷後沒有及時處置或治療,最終導致臨床症狀出現。在這些前提之下,才會導致 100% 死亡率。

所以平時務必做好預防措施,若不慎被咬傷,也一定要進行前述的後續處置方式,以將傷害降至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