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聰明」的定義是什麼?是懂得用眼神操控人類,還是一秒學會坐下握手?
(#貓派 #狗派 決鬥中……)
放下護主之心,讓我們客觀的用科學角度來看——大腦皮質神經元的數量越多,應該就是越聰明吧!
根據美國、南非、丹麥、巴西等六所大學的聯合研究,研究對象包括貓、狗、浣熊、獅子、棕熊等肉食動物,發現狗的神經元差不多是貓的兩倍,這證明了狗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。也就是說,就廣泛定義而言,狗狗確實比貓咪聰明。
科學家也發現,中小型食肉動物的神經元及大腦尺吋比例,與食草動物相近。這表示,食草動物的逃命需求,與肉食動物的狩獵需求,在演化方面有著相同的生存壓力。
但大型肉食動物便不是如此了。例如,棕熊的大腦體積是貓的十倍,神經元數量卻差不多。為什麼呢?
因為大腦是身體各器官中的「最強奢侈品」,神經元越多,便會持續消耗越多能量。雖然吃肉能夠比吃草更有效率的取得熱量,但在自然環境中,並非每一次狩獵都能成功,下一餐的時間永遠未知。
因此,當動物的體型大到足以在生存方面展現優勢,耗能的神經元便會被節省下來了(翻譯:就不太需要長腦了),可說是一種「大腦與身體之間的需求平衡」呢!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