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和毛孩相處的一次次四季更迭,歲月在彼此身上留下許多痕跡。比如毛髮開始白化、步伐逐漸蹣跚……而狗狗貓貓的壽命比我們短得多,轉眼間就從亂啃的小毛孩,變成慵懶的老人家。
老化是全身性的過程,不只外貌,臟器也會逐漸因為老化而功能退化。但這都是很正常的生理過程,並不是「疾病」,再健康的毛孩都會因為老化而「改變」。身為他們最長久也最可靠的陪伴者,請理解他們的改變並接受吧!
今天就來介紹老年犬貓常見的疾病,提早為他們的未來做足準備。
有口難言的各種疼痛
老年動物最容易觀察到的症狀之一是「食慾減退」。雖然因為活動力降低,食慾也會自然減退,但其實這也是許多疾病的警訊。尤其是貓咪,如果超過三天未進食,就可能引發致命的「脂肪肝」,因此千萬不要輕忽食慾變差的狀況!
造成食欲衰退的原因很多,到動物醫院檢查、找出真正的病因是必要的。另外,我們也需要多觀察家中毛孩的狀況,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。老年毛孩很常因為下列三種原因引起的疼痛,而出現明顯的食欲衰退:口腔疼痛/關節疾病/泌尿相關問題。
- 口腔疼痛
如果沒有定時幫毛孩刷牙的習慣,就很可能因為細菌孳生演變為牙結石,嚴重時會破壞齒根與牙齦,引發牙齦出血、牙齒脫落等症狀,使毛孩不願進食。
許多毛孩們的牙齒上會附著厚重的黃黑色汙垢、伴隨嚴重異味,那些就很可能是牙結石。建議每一至三年到醫院進行一次洗牙,以便徹底清除侵犯到牙齒深處的牙結石。洗牙過程中,若發現嚴重蛀蝕或萎縮的牙齒,通常會進行拔牙,避免後續產生新的傷口。
- 關節疾病
第二種常見的疼痛來源是關節疾病,如臘腸狗常見的椎間盤突出、小型犬常見的膝關節易位,或老年犬貓皆好發的退化性關節炎等。當你發現家裡的老毛孩變得行動遲緩,可能不只是「老了」這麼簡單,而是「很痛」。由於毛孩很能忍痛,平時觀察到活動力低下、步伐緩慢,或是不願跳躍、爬樓梯等症狀時,都要特別留意是否有關節方面的疾病。
一般會用消炎止痛藥來改善關節疼痛的症狀。特別提醒的是,犬貓需要的劑量和人類差異很大,千萬不要自行給藥,有極高的風險對肝臟和腎臟造成永久損傷。
- 泌尿疾病
例如尿路結石、膀胱炎、腎衰竭或貓下泌尿道症候群。除了因腎臟老化而出現慢性腎衰竭的症狀,老年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力下降,更容易因為緊迫引起排尿困難。
「尿不出來」是急症的一種,若發現毛孩排尿困難(如上廁所會痛得大叫、頻頻上廁所卻沒有幾滴尿、血尿等),都要盡速到獸醫院治療。通常會進行導尿和尿檢,後續也許需要改變飲食來防止復發。
此外,便祕和尿不出來的行為表現很像,都是花很多時間、用力的上廁所。記得多留意毛孩究竟是出現哪種症狀,才能盡快找出病因。
心肝寶貝那顆重要的心
前面提到,老年其實是各個器官漸漸老化、功能減退的一個過程。雖然毛孩到老都保有「赤子之心」,但心臟無疑也是會老化的。
心臟疾病初期,利用聽診、胸腔X光就可能發現異常,因此年老的狗狗可以每年進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檢查,以便提早發現心臟病的徵兆。若已被診斷出有心臟病,平時在家可多觀察狗狗的「睡眠呼吸次數」並隨時紀錄,如果發現次數有上升的趨勢,可能是發生肺水腫的警訊,及時就醫、更改藥量,才能有效治療。
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貓咪生活在沒什麼壓力的環境,像是平時不要刻意驚嚇貓咪、沒必要不需要經常洗澡,家中貓口變化時也要多留意原貓的狀況。此外,若同時患有腎衰竭、甲狀腺亢進等造成高血壓的疾病,也要特別注意維持血壓,以減少心臟的負擔。
老年麻醉風險高?該動手術嗎?
很多老毛孩的家長,在聽到獸醫師說「這個要麻醉」,都會特別緊張,擔心毛孩會在麻醉中一覺不醒。確實,每一次的麻醉都伴隨風險,即使是年輕的狗狗貓貓、進行最輕微最快速的手術,都有風險存在。
不過,年齡並不是絕對的因素。每次麻醉前都需要做完整的血檢,評估適不適合手術、該用哪種麻醉藥,以及術前要做哪些準備。年紀的確是重要的考量,但身體狀況良好、且年輕時做手術沒有特別後遺症的話,也不需要太過擔心。
這些選擇都不是絕對的,一切都要看毛孩的狀況而定。很多疾病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可以選擇,把所有治療方式都考慮過再決定也不遲。
你也可以選擇有麻醉科醫師負責監控、使用氣體麻醉、手術經驗豐富的動物醫院,最大程度的降低麻醉風險。在確定手術後,別忘了再三確認麻醉前要遵守的事項(如禁食、禁水)。這些規定不是訂好玩的,而是能大幅降低手術風險的必要措施喔!
雖然毛孩的時間比我們都短,卻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無比豐富。不用去想最後的時間還有多久,只要每天都過得比昨天更快樂,這些回憶就是無價的。當毛孩老了,那就放慢彼此的腳步,多看看四周的風景,將每一天的相處刻畫在心中吧!